易立现状:40岁脾气大依然瘦,退役转型成功不缺钱老婆在大学任教
然而,这份安稳的生活,是他从低谷中一点一滴挣来的。中间有多少次跌倒,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二十多年前,易立还是江苏一队的菜鸟。当时17岁的他,身高已经超过了2米,但体重只有150多斤,瘦得像根电线杆。第一次上场,他被对手一个肩膀撞飞,摔得膝盖青肿。场均只能拿到2分,球迷在看台上喊着“让那排骨下去吧”,声音大得整个场馆都能听见。他咬着牙忍耐着,回到更衣室后,捏紧了毛巾,悄无声息地忍受着。
易立的父亲是江苏男篮的老教练,母亲则是女篮的功勋人物。从小耳濡目染,他深知仅有天赋是不足以支撑职业生涯的。每天,他都加练到球馆的灯光熄灭,尽管体重始终上不去,伤病却找上门。膝盖积液,脚踝扭伤,腰部疼得让他直不起腰。
那些年,他常常在更衣室前发呆,曾一度想要放弃,想过要退役,毕竟家里根本不缺他那点工资。但每当想到父亲当年在场边的吼声,他又忍不住站起来,绑上冰袋继续训练。
直到20岁那年,他突然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场均13.4分、5.1个篮板,他成为了江苏队的核心。球迷从曾经的嘲笑变成了尖叫,整个球馆都在为他呐喊。
12-13赛季,他场均16.6分、4.4个篮板、2.5次助攻,成为了全明星常客,并带领江苏队一路杀入总决赛。在决赛的第七场,江苏领先3分,最后10秒,对方的三分不中,全场沸腾。
他站在场边,双手举过头顶,眼泪与汗水混合着滴落下来。虽然差一点就能拿到冠军,但那已经是江苏队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在国家队的舞台上,易立帮助中国男篮横扫亚洲,将自己的“瘦弱”形象转变成了招牌,他的外号“排骨飞人”响彻大江南北。
那时的易立,谁都能想象他飞身扣篮的场景,觉得他是天生就该站在聚光灯下的人。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光环褪去,伤病找上门来。膝盖积液加重,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告诉他:“再打下去,可能就废了。”
到2023年,易立终于脱下了球衣,结束了自己19年的球员生涯。退役那天,球迷们在场边哭成一片,而他却始终笑不出来。
接下来面临的更大挑战是:江苏男篮请他担任主教练,接手一支烂到根儿的队伍。球队排名倒数,工资迟迟未发,年轻球员一度想要离开,他情急之下把手机摔了又捡起来,一个个打电话去劝。
第一个赛季,江苏队的战绩是6胜40负,惨不忍睹。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提问尖锐,他脸红脖子粗地回应:“输球我负责!”回到宿舍,他一个人坐在地板上抽烟,直到天亮。
球队面临资金断裂,赞助商撤资,甚至球员的训练鞋也破了洞。为了给球员发工资、发装备,他把自己的奖金垫了进去。身体越来越瘦,体重从170斤掉到160多斤,镜子中的他像个骷髅。
那段时间,他脾气暴躁得可怕。训练场上,一有不顺心的事,他就摔战术板,年轻队员被骂得眼泪直打转。
然而,他明白自己不能倒下,因为球员们都在看着他。每天晚上回家,周汉婷早已为他准备好饭菜,但他却没什么胃口,简单扒拉几口后就回书房看录像。
周汉婷比他年轻几岁,从17岁开始就认识他,两人恋爱长达十年才结婚。易立跑遍全国参加比赛时,她一个人照顾孩子;当易立当上教练,每天忙于加班时,她就把热饭送到训练馆。
如今,儿子已经10岁,遗传了父母的运动基因,扣篮时常把自己摔个四仰八叉,易立看着乐得合不拢嘴,尽管脾气再大,也得先把儿子抱起来亲一口。
渐渐地,情况开始好转。他开始频繁带领新队员练习,战术一点点磨合,年轻球员也开始信任他。尽管球队还是输得多,但每当他们赢下一场强队,现场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站在场边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复苏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2024-25赛季,江苏队排名升至中游,一些年轻队员也进入了国青队。他终于敢在更衣室里笑出声。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他笑了笑:“后悔啥?当球员时没拿冠军,作为教练再带队拿一个,也不亏。”说完,他又转身大声吼着球员,声音中满是倔强和不服老的劲头。
家庭生活成了他休息的港湾。周汉婷在大学当篮球教练,学生们都怕她,因为她讲课时眼睛瞪得像易立训话时一样严厉。
但一回到家,她就变成了温柔的妈妈,儿子围着她转,易立坐在沙发上,看着父子俩嬉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周末,他们一家三口去公园,儿子摔了自行车,易立第一个冲过去抱起他,周汉婷则从后面递过创可贴。那一刻,训练场的火药味全然不见,只有一家三口的欢声笑语。
如今的易立,每天早上六点到球馆,晚上十点才回家,嗓子依旧嘶哑,身板依旧瘦弱,但眼中的光比当年打球时更亮。他瘦得像排骨,却承载了所有跌倒后的痛苦。球员时代的光环已经褪去,教练席上的压力接踵而至,但他从未想过退缩。
江苏男篮的复苏还在继续,儿子的篮筐依然放在客厅,而他与周汉婷的婚姻也依旧温暖如初。这就是40岁的易立,脾气大,身材瘦弱,却把人生打成了一场永不言败的比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