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这也是中华体育精神的源头活水,更是为国争光的红色基因。

为国争光赓续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信念基因。说到底,这讲的都是理想信念问题。中国共产党诞生就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初心使命。为国争光源自信仰的坚定,源于信念的自信。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 赛场上,大家牢记党和人民重托,‘ 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 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 等誓言掷地有声,展现了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展现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必胜信念,展现了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宝贵品质,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自信乐观、热情友好的阳光气质。”

为国争光延续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基因。这主要指:为实现伟大目标、理想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体现为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奋勇拼搏、不怕牺牲等精神。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追求崇高理想、为了党的事业发展、为了维护人民利益,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书写了气吞山河的奋斗史诗。敢打敢拼,豁出命去也要为国争光,就是广大运动员对这一奋斗精神的续写。

为国争光传承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使命基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血雨腥风中一次次绝处逢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靠的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靠的是党不负人民、人民拥护党的血肉相连。我们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是内在统一的,最终体现的是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优异的成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体现的就是这样的使命担当。

三、“以体报国”

弘扬近代中国体育的爱国传统

为国争光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内核,是对近代体育“以体报国”爱国传统的弘扬。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与西方不同,中国近代体育甫一产生,就承载着救亡图存的重任。新中国体育的发展更是一部传承“ 以体报国” 的爱国历史。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率领全国人民抱着一定要把“ 东亚病夫” 的帽子扔进太平洋的期望,抱着要使中华民族复兴强大起来,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铸辉煌的决心,从新中国建立,就着手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开基立业,浇铸起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坚实基础。数代中国体育人始终坚守着民族复兴的爱国初心,前赴后继、奋勇向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体育发展奇迹,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中国女排作为典型代表更是如此,建队之初,姑娘们在训练场上就张贴出“ 为国争光” 四个大字,这就是广大中国体育人不变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推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回望历史,体育强国梦一直是无数爱国者的理想。中国体育从褪去“ 东亚病夫” 的屈辱到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从“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到上世纪70 年代末喊出“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的口号,从“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到“ 向体育强国迈进” 再到“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从“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到“ 奥运梦想成真” 再到书写人类历史奇迹的北京“ 双奥” ,其间百年坎坷追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脉相承,都寄托着无数志士的爱国之情。以运动员为代表的我国体育工作者向来胸怀“ 祖国高于一切” 的崇高信念,甘于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把奋力争先为祖国赢得荣誉视为无上荣光。每枚金牌的背后都有许多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故事。体育工作者把从事的具体运动项目与报效祖国的宏伟大志紧紧联系在一起,在银球里积聚能量、在泳池中劈波斩浪、在跑道上迎风绽放,怀着“ 以体报国” 的爱国理想,践行中华体育精神,成为体育强国梦的守护者和中国精神的坚定弘扬者。

学习完全部线上课程并通过考核以后

将可以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官方认证的证书资质

国内唯一的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官方证书

国内唯一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培训领域国家级培训

持证上岗的不二之选

教育部、体育总局、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意见》表示学校可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非学科类人员(体育类)应具备相关行业资质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将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培训机构的星级评定工作,定期发布白名单、黑名单,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将迎来规范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明确提出,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至少持有一个证书。中小学校在完成教学计划后,应因地制宜将体育场地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可组织学校体育社团或遴选符合条件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等为学生提供课外体育培训服务。

体育总局青少司编制完成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要求》行业标准,其中在执教人员资质中明确了:执教人员应持有国家颁发的有效资格证书上岗工作。

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公告》提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专业名师授课

更加深入的理论

更加实用的知识

高效助推专业教练员的职业生涯发展!

生态研究

燕行说道

媒界评论

体教前沿

生态瞭望

燕行书屋

健身家园

政策公告

生态融合

燕行视角

国学经典

国体认证

免责声明:【生态体育】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生态体育及时更正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